无水无氧产品生产专家    联系电话:18190772031,13568974161


Chinese version     English version

首页  |  企业简介  |  新闻中心  |  产品展示 客户反馈  |  在线订购  联系我们  

我公司主营LiHMDS,NaHMDS,KHMDS,LDA,环丙甲醛,各种格氏试剂,各种醇类化合物
产品分类
  环系列化合物(4)
  活性碱化合物(4)
  其他化合物(1)
  格氏试剂(40)
  醛类化合物(3)
  醇类化合物(31)
  无水盐溶液化合物(3)
产品查询

成都红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厂家,为化工行业提供无水无氧产品和各种醇类化合物

新闻中心显示
石油化工行业碳减排大有可为 日期:2009-11-03 查看:3031

      一手抓节能减排 一手抓碳资源利用

      中化新网讯    “我国正面临碳减排的巨大压力,石油化工行业大有可为。”在10月下旬举办的2009陕西省能源化工装备产业发展论坛暨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对石油化工行业在碳减排中的作用寄予厚望。他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把地下的碳不断“搬”到了地上,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如果再不加以控制,人类将毁在自己的手中。
 

    CCIN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为遏制不断增加的碳排放对人类的影响,《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虽然美国政府是目前唯一没有签约的发达国家,但奥巴马总统上台后,已经制定了宏大的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对美贸易大国,中国无论从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还是从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考虑,都必须加大碳减排的力度。
 

    金涌分析,理论上,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碳减排的方式有三种: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源头治理;通过过程控制实现节能减排;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再利用实现末端治理。而从影响碳减排的因素看,主要包括人口总量、人均GDP、单位GDP能耗以及单位能耗排出的二氧化碳。但基于我国目前实际国情,在这四个主要因素中,人口总量、人均GDP、单位能耗排出的二氧化碳这三个因素都是不利于碳减排的。因此目前比较现实,也有利于中国实现碳减排的因素只有一个:降低单位GDP能耗。
 

    一方面,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3,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工、农业等众多领域的生产工艺技术,有的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先进工艺技术,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改造,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另外,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我国的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较高。相同产值情况下,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节能1/3。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有利于碳减排。
 

    在谈到各工业行业对碳减排的作用时,金涌表示,石油化工行业大有可为。首先,石油化工行业本身是耗能、用能和碳排放大户,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急需尽快调整结构和产业布局,淘汰一大批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节能降耗与碳减排的潜力很大。
 

    其次,石油化工企业近年来的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余热余压利用、“三废”综合利用、干熄焦、电石干法制乙炔再生产聚氯乙烯等节能环保型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这些都使该行业的能耗指标大幅降低。
 

    再次,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产品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该行业的技术进步或升级,不仅可以带动行业本身能耗水平的下降和碳排放量的减少,还会带动并促进相关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排的进程。比如聚氨酯、粉末涂料、水性涂料等新型环保防护涂料,以及塑料给排水管道、供暖设施等产品的推广使用,可使建筑行业的能耗降低至少1/3。
 

    此外,石油化工行业技术进步使“末端治理”成为可能。石油化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不仅能实现生产过程的能耗下降和碳排放量的减少,而且可以使排放的二氧化碳得到资源化利用。比如,二氧化碳降解塑料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可以将水泥及其他工业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加工成高附加值的环保型降解塑料;二氧化碳生产碳酸二甲酯技术的问世,可将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变成碳酸二甲酯等精细化工产品;通过羰基合成等其他工艺技术,可使二氧化碳与氢反应转化生产甲烷、甲醇、碳纤维、工程塑料、沥青以及建筑材料等,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拓宽了氢能利用空间,加速“氢经济”的发展。
 

    金涌透露,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碳捕集、分离与净化技术,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领域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这些都为我国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和规模化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基于天然气富含氢气,而煤造气工艺气中“碳过剩”这一实际考虑,一些专家建议:国家应拿出更多天然气用于化工生产,使天然气化工与煤化工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国家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支持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相关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碳综合利用产业做大做强。
 

 


成都红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cdchemical.com © 版权所有
地 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 蜀ICP备11007598号
电 话:18190772031,张经理,13568974161,李经理   
Email:cdchemical@163.com QQ:2248911788,308869561 
友情链接: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Acros  兰州红胜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  洛克化工网